楞严经念诵网
楞严经念诵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别时意(三)

导读: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别时意(三)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别时意(三) 上回我们探讨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门“和会门”,“和会门...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别时意(三)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别时意(三)

上回我们探讨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门“和会门”,“和会门”六小段的第五小段“会通别时之意”。这第五小段“会通别时之意”也分成两点,第一点是说成佛的别时意,第二点是说往生的别时意。上回我们将成佛的别时意探讨完毕,今天我们接下去看“往生的别时意”。疏文:

【二、《论》中说云:“如人唯由发愿生安乐土”者。】

首先善导大师举出《摄大乘论》说往生别时意。《论》是《大乘论》,《摄大乘论》说“往生别时意”,“如人”,有一个人,“唯由”就是只有发愿生安乐土。有一个人他只有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只有愿而没有行。下面善导大师才举出通论家错解《观经》下品下生的地方。通论家就是智者大师为《摄大乘论》注疏,门下的弟子秉受弘通,通称为通论家。

【久来通论之家不会论意,错引下品下生,十声称佛,与此相似,未即得生。如一金钱得成千者,多日乃得,非一日即得成千;十声称佛亦复如是,但与远生作因,是故未即得生。道佛直为当来凡夫,欲令舍恶称佛,诳言道生,实未得生,名作别时意者。】

这一段文善导大师指出:通论家错解《观经》下品下生的佛意。因为通论家以《摄大乘论》这段“如人唯由发愿生安乐土者”,来解释《观经》下品下生的经文,这就是错乱失理。因为《摄大乘论》所说的这个人,是只有发愿并无行,所以是别时意、是远生因

。但是《观经》下品下生,在临命终称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是有愿有行,后面善导大师会举出愿行具足的道理。

在这里说“久来通论之家不会论意”,这“久来”二个字是指一百多年来。善导大师是唐朝初年的人,从隋朝一直到唐朝,弘通《摄大乘论疏》的通论家,很多人都不念佛,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善导大师说“久来通论之家不会论意。”“不会论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摄大乘论》“以唯愿作别时意”,与《观经》“愿行具足念佛”不同。通论家不了解《摄大乘论》与《观经》不同的地方,所以善导大师才会说:通论家不会论意。“错引下品下生十声称佛,与此相似”,通论家错引《观经》下品下生与《摄大乘论》的“如人唯由发愿生安乐国”很相似,认为是一样。所以《摄大乘论》说别时意,《观经》也应该说别时意,远生因,不是说当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这就是通论家错误的地方。

下面说个譬喻,“如一金钱得成千者”,这个譬喻是通论家认为《观经》下品下生的行者,与《摄大乘论》同样是别时意、是远生因。这个譬喻就是一金钱得成千,由最初一钱,经过多日的营业,得到了千钱。但是多日的营业所得利,是渐渐得到九百九十八钱,到最后那一日才得到千钱,所以起初的一钱是后来千钱的远因。那么通论家认为这样就是《观经》的念一声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乃至十声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不是他当生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像一钱到得成千钱是经过好几天,不是当天就得到千钱,是必须多生的修善,如同九百九十八钱一样,最后圆满了净业,才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得成千钱。所以通论家认为《观经》下品下生的十声念佛,是为未来世的往生作因,不是当生就往生到西方佛国。

这一种解释,在疏文善导大师说:“道佛直为当来凡夫,欲令舍恶称佛,诳言道生,实未得生。”疏文,善导大师指出通论家认为:既然下品下生的十声念佛是远生因,不是当生往生西方佛国,这只是佛为未来世凡夫,希望凡夫能够舍恶念佛,方便欺骗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在下品下生的人,不是当生往生西方,是未来世,这样叫做别时意。

善导大师对通论家这种错解《观经》的佛意,实在感到很痛心,在此用“诳言道生”,这是通论家对佛经不相信,而加以谤佛、谤法、谤僧,才会用“诳言道生”的话。“诳言道生”通论家认为世尊欺骗众生,不是下品下生的人真的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当生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通论家犯了四点的过失:

第一、谤释迦如来劝赞,为诳言之过;

第二、谤十方诸佛舌证,为妄言之过;

第三、谤十方诸佛护念,为无益之过;

第四、谤弥陀如来本愿,为虚设之过。

你看,说十声的念佛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佛祖在欺骗众生,就犯这四种的过失。所以我们对佛经祖论,一定要详细深加了解,融会贯通,不可用圣道门的菩萨论来错解净土门的佛经,通论家就是犯了这个缺失。部分对经教没有很深入研究的佛弟子,往往也会犯通论家的缺失,这要很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