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楞严经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要义

作者:朱继堂 时间:2019-05-14 19:13:02 阅读次数:

楞严经楞严经全文楞严经白话文

非因缘,非自然的意思,是说唯心所现,生性无故,真心当体空故。大乘止观法门云:「三世诸佛,及诸众生,同以此一净心为体,凡圣诸法,自有差别异相,而此真心,无异无相,故名之为如。又真如者,以一切法,真实如是,唯是一心;以为真如。若心外有法者,即非真实,亦不如是,即为为异相也。是故起信论言,「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异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怙矢名真如。」以此义故,自性清净心,复名真如也。」(见大藏经卷四六,页六四二)。真心本属清净,六祖所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可以显露上述意义!发人深省!明白真心,才好悟道修证。

五、认识妄心

楞严经第二卷有一段最重要的言论,先录如下,乃加检讨。这段经云:「色0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

,唯心所现。……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实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昧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这明世间及出世间一切事业因果,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的东西,到底心包含万法。六祖曾云:「何期自性,本自俱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可作这经文的注释。这妙明心性,本来无相,乃是众生於昏扰扰中,忽起无明,因此一切烦恼尘劳,种种颠倒,应运 而生,奔驰不已了。应知众生,比之如来,心虽同一体,但如来不迷,故成正知正觉;众生迷惑,故堕颠 倒轮迥。经中文云:「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生死因……本觉常住。」要远离诸和合缘包括不和合缘,才能守住六根,不同外物迁流,否则定招苦果,轮迥永无了期!

经言:「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死结根,唯如六根,更无他物。汝复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六根遂妄,才有烦恼,六根清净,自致菩提。从遂妄的一面来说,六祖曾云:「邪心是海水……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由妄生妄,必极尽颠倒烦恼之苦报,经中明白指出:「若无所明,则无明觉。……觉非所明……卯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因空生摇,摇明风出,……火腾水降……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此先言器世界,悉由妄心所现,继言一切有情及十二类生等等,亦系妄心所现。经中续云:「所妄既立,明理不喻,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僧,同想成 爱,流爱为种,纳想成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 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爱业,遂其发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各类生命,既然相续,为维持生命,自然必起种种竞争,甚至互相残杀,造成北惨现象。经云:「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刖欲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爱我心,我怜汝色 ,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由十二乱想,成十二生类,互相残杀,这些杀盗淫妄,种种罪行,愈演愈多,科学越进步,罪恶越严重,所以必须用戒定慧的方法来对治,使妄心息而真智生,才能成就佛道。

六、修持大定

应修持大定,销尽无土始妄幻乱想,显成本来圆常真心,才华了脱生死,永离轮迥,这是本经宗旨。修定 必先持戒,本经以戒淫为首,斯是本经特点。盖本经认定一切生死根本,皆由淫爱而来,倘能澈断淫心,那就是成清净身的基础,去佛也不远了。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阿难)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我 灭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令诸众生,落爱见抗,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定、如来禅),先断心淫,是名如来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 ,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太虚大师云:「身淫不断,不出地居,心淫不断,不出欲界。……故不能断淫,则身必难解脱生死;有之唯带业往生之一净土法门耳!」太虚大师此言,旨在劝人照楞严宗旨去做,一了百了,若带业往生,还是不能究竟的,未算完成佛道。

杀、盗、淫、妄、等戒,依本经看法,较之戒淫,自稍容易。戒杀所以方免相杀,相吞,相食。如取众生血肉充食,怎能说是慈悲呢?戒盗所以断除奸欺,免去社会纷乱,乃常人所共知的,戒妄语所以维持信用,使心地光明,佛言:「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失如来种」。其他戒律,自应严持,才能究竟成道!

能持所有净戒,方可做到大定,修定法门甚多经中有廿五圆通门,此经特重由耳根修起。因而一门深入,则六根都得解脱了。所以观世音菩萨说:「忆念我昔无数怛河沙劫,於时有佛出现於世,名观世音。我於彼佛发菩提心,彼候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於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从 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由耳根入,制心一处,法音一历耳根,闻慧圆通,自悟有声是幻,无声是空,於是辽然生灭亦无了,心能依此大定,不为魔扰,便能到达十方圆明的地步,所谓由一圆根深入无妄,十八界也一时清净二。声动有远近,声动有远近,声静无边际,不限于一方,而又离诸相也,何谓初於声中,入流亡所?即一念不生,迥光返照,专注闻自性,是为入流,若顺闻奔声外注,便为出流,而非入流。亡、脱掉的意思,所、乃指声尘,能内返闻,便能不缘外物外境,是为亡所。太虚大师云:「反闻以闻如来藏妙真如性,融化闻根,入人空境界。见闻觉知六根,融化成一体圆明妙觉,证生空真如涅盘法。进到觉所觉空,悟入法空,一切皆空;空所空灭,俱空不生。所有一切生灭对待,悉皆超脱……法法悉成解脱,尘尘俱证菩提。」(见楞严意)。这是由耳根修定的办法。反闻自性,要在守护根门,不让六根放逸到 六尘上去。持自性六根戒,身口意业,自然清净。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则是此意,此与经中所云:「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旨意相同。六祖 云:「外若离相,(六尘不染、不缘),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於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六祖的解释,可作这修定的良好 参考。

七、谨防魔障,自致涅盘

初修禅定的人,每於得著定境现前的阶段,好似到了一个新奇的地方,很容易起迷惑若不觉察,以为这是佛的境界,那就错误了。自心若被这境界束缚或诱惑时,那不怛不能再上进以达到真佛的领域,反而容易 堕落魔境,所以佛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迥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定),毗婆舍那(观)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等不识,洗心非正,落於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者鬼神,或遭魑魅;心中赝,认贼为子。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这话未经弟子请 求,佛先自说,为性学人不知,自堕魔障,反阻正仲耳!经中详言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各有多种魔障,致修行人一不小心,便堕无间地狱;这是修禅的人,不可不特别注意的。经中这部份文字,只是举 出事实,理论不多,较易了解,故不多述。这部份重在实际修证,灭尽妄想,不为外物所惑所诱,自失正 见真悟而已,经云:「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欲护持禅定,除念楞严咒外又可依靠乾慧地(不缘尘,自净六根),十信,十住,十行,十迥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地 ,金刚後心等法修行,自然得成圆满菩提,获无上道入於如来妙庄严海了。始自明了真心,终於成就无上正觉,方法则在修持大定,这是本经的要求,愿学佛者共勉

以上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经要义了,虽然说我们学习的楞严经的版本比较多,但是我们修行的时候只要选择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部就可以了,并且我们修行的时候最好能够将自己的心态方正,这样我们才能够知道经文讲述的道理,让我们更好的去生活的。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首页123尾页

本文链接:大佛顶首楞严经要义

上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下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白话文

相关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