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信论疏

起信论疏全文

作者:未知 时间:2019-06-26 12:04:51 阅读次数:

楞严经楞严经全文楞严经白话文


五祖讳宗密号圭峰。师居是山。因得斯称。德宗建中元年生也。果州西充县人。俗姓何氏。家世业儒。(一)师髫□时。精通儒学。洎弱冠。听习经论。止荤茹。亲禅德。(二)宪宗元和二年。将赴贡举。偶值遂州大云寺道圆禅师法席。问法契心。如针芥相投。遂求披剃。时年二十七也。(三)为沙弥时。一日随众僧斋于府吏任灌家。师居末座。以次授经。得圆觉十二章。读一二章。豁然大悟。身心喜跃。归白于圆。圆曰。此经诸佛授汝耳。汝当大弘圆顿之教。汝行矣。无滞一隅。(四)遂当年受具戒。奉命辞去。谒荆南忠禅师。忠曰。传教人也。复参洛阳照禅师。昭曰。菩萨中人也。(五)元和五年。抵襄汉。遇恢觉寺灵峰阇黎。病中授与清凉国师所撰华严大疏二十卷。大钞四十卷。览之。欣然曰。吾禅遇南宗。教逢圆觉。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今复得此大法。吾其幸哉。即为众讲一遍。(六)元和六年。往东都礼祖塔。驻锡永穆寺。四众再请。讲第二遍。听徒中有泰恭者。不胜庆遇。断臂酬恩。(七)师因未见清凉。遂修书一缄。并述领解新疏钞中关节血脉一篇。遥叙门人之礼。差徒玄圭。智辉。驰奉疏主。疏主即批答云。不面不传。得旨系表。意犹吾心。未之有也。非凭圣力。必藉宿因。轮王真子。可以为喻。倘得一面。印所悬解。复何加焉。(八)讲毕。诣上都。礼觐清凉国师。印曰。毗卢华藏。能从我游者。舍汝其谁欤。初二年间。昼夜随侍。次后虽于诸寺讲论。有疑则往来咨决不绝。(九)数年请益后。至元和十一年春。在终南山智炬寺出圆觉科文。纂要二卷。(十)誓不下山。遍阅藏经三年。(十一)愿毕。十四年于兴福寺。出金刚纂要疏一卷。钞一卷。(十二)十五年春。于上都兴福保寿二寺。集唯识疏二卷。(十三)长庆元年。退居鄠县草堂寺。(十四)二年春。重治圆觉经解。又于南山丰德寺。制华严纶贯五卷。(十五)三年夏。于丰德寺。纂四分律疏三卷。(十六)至冬初。圆觉著述功就。大疏三卷。大钞十三卷。(十七)随后又注略疏两卷。小钞六卷。道场修证仪十八卷。(十八)太和二年庆成节。文宗诏入内殿。问诸法要。赐紫袍。敕号大德。(十九)朝臣士庶。咸皆归仰。唯相国裴休。深入堂奥而为外护。(二十)山南温造尚书问。悟理息妄之人。不复结业。一期寿终之后。灵性何依。师曰。一切众生。莫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闲。如池水作冰。而湿性不易。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真理虽然顿达。妄情难以卒除。须常觉察。损之又损。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业自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巳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若微细流注寂灭。则圆觉大智朗然。随机现化。名之为佛。偈曰。作有义事。是惺悟心。作无义事。是狂乱心。狂乱随情念。临终被业牵。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二十一)前后著涅槃。起信。兰盆。行愿。法界观等经论疏钞。并集诸宗禅言为禅源诠。及酬答书偈议论等。总九十余卷。(二十二)武宗会昌元年。正月六日。于兴福院诫门人。令舁尸施鸟兽。其骨焚而散之。言讫坐灭。(二十三)其月二十二日。道俗奉全身于圭峰荼毗。得舍利数十粒。皆白润。及火后。门人泣而求之。并得于煨烬内。乃藏之石室。(二十四)阅世六十二。僧腊三十四。门弟子僧尼四众得度脱者。凡数千人。相国裴休撰碑文。略曰。一心者。万法之总也。分而为定慧。开而为六度。散而为万行。万行未曾非一心。一心未尝违万行。故禅师之为道也。以知见为法门。以寂静为正味。慈忍为甲胄。慧断为剑矛。镇抚邪杂。解释缧笼。穷子不归。贫女不富。吾师耻之。三乘不兴。四分不振。吾师耻之。忠孝不并化。荷担不胜任。吾师耻之。故皇皇于济拔。汲汲于开诱。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耸。人有皈依者。不俟请而往也。有求益者。不俟愤则启矣。虽童幼。不简于应接。虽傲狠。不怠于扣励。真如来付嘱之菩萨。众生不请之良友。其四依之一乎。其十地之人乎。(二十五)至宣宗追谥定慧禅师。塔曰青莲。(二十六)详载他集。

法界宗五祖略记(终)

论主马鸣菩萨略录

起信论疏全文

菩萨中天竺土。波罗奈国人也。父名卢伽。母名瞿那。当佛入灭六百年后示生。(一)初降生时。感动诸马悲鸣不巳。故号马鸣。亦名功胜。以有作无作诸功德中。最为殊胜故。(二)未出家前。闻富那奢尊者。道证深邃。识见高远。往谓之曰。沙门。世间言论。我能毁坏。如雹摧草。屈则斩舌。尊者徐应之曰。诸佛法中。不出二谛。就世俗谛。假名为我。第一义谛。皆悉空寂。如是推求。我何可得。汝当思惟。定为谁胜。马鸣心念。世俗谛假。第一义空。如斯二谛。既无所得。如何可坏。我堕负矣。遂稽首谢屈。(三)尊者度令出家。语大众曰。此大士者。昔为毗舍离国王。有一类人。如马裸露。王运神力。分身为蚕。民乃得衣。王后复生中印度境。人马皆悉爱恋悲鸣。因号马鸣。摩诃摩耶经中。如来记云。吾灭度后六百年巳。诸外道等。邪见竞兴。毁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度人无量。降伏一切邪见外道。今正是其时也。(四)及剃度后。尊者复以神力化悟。先置经于暗室。寻令取之。白言。室暗不见。告曰。但能向往。何患无见。即以神光。彻照巨细。疑曰。此幻也。尽其术以除之。明相倍盛。始知尊者指光晃耀。心便谛信。(五)尊者将入涅槃。以法付嘱。告以偈言。譬如暗室。然大明炬。所有诸物。照悉无异。如来法炬。炽亦如是。流布人间。灭诸暗痴。诸贤圣人。守护委托。次至于我。用汝付嘱。汝当至心。受持不绝。令未来世。永得饶益。(六)大士受付嘱巳。由是建大法幢。摧伏异道。遂造甘蔗论六百卷。释楞伽经。(七)又造一心遍满论。融俗归真论。真如三昧论等百有余部。皆启深经妙旨。悉斥邪见颠眸。(八)后因文多义邈。浅识难窥。复依华严密严胜鬘光明大集楞伽璎珞般若法华涅槃等百本大乘经。造大乘起信。令其义丰文约。解行双备。上中下根。并入法界。(九)众见闻者。起信受度。不可胜数。华氏国俗尚伎乐。遂作乐名赖吒唎罗。用化人民。于乐音中。调音哀婉。宣说诸法无常苦空。感动贵贱等人。皆悉发心出家。后有五百王子。一闻开悟。厌欲离俗。王恐国内虚旷。世业废毁。严禁伎人。不得更作。(十)又善能抚琴以宣法音。诸马闻之。咸悉悲鸣。名闻诸国。靡不仰慕。(十一)月支国土。弗能致奉。集四种兵。围华氏城。索金钱九亿。并马鸣大士当相赦。王即备仪以行。遂解兵围和好。(十二)月支王还国。将欲试验以行正法。取马七匹。绝其水草。经至七日。集内外沙门异学。王躬礼请升座说法。令系七马于会众前。喂以草谷。马皆谛听法要而不食。唯悲鸣垂泪而巳。于是王臣拜伏。魔外倾心。(十三)后复还华氏国。转大法轮。忽有老人。坐前仆地。大士告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言讫不见。俄而从地踊出一金色人。旋复化为女子。右手指之。而说偈曰。稽首长老尊。当受如来记。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说巳。瞥然不见。大士曰。将有魔来。与我校力。少顷。风雨暴至。天地晦暝。大士曰。魔来。信矣。吾当除之。即指空中。现一大金色龙。奋发威神。震动山狱。大士俨然于座。魔事随灭。经七日。有一小虫。大若蟭螟。潜形座下。大士以手取之。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耳。放之令去。魔不能动。告曰。汝但归依三宝。即得神通。遂复本形。作礼忏悔。问曰。汝名谁耶。眷属多少。答曰。我名迦毗摩罗。眷属三千。问曰。尽汝神力。变化若何。答曰。我化巨海。极为小事。问曰。汝化性海得不。对曰。性海我未尝知。即为说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摩罗闻巳。遂发信心。与诸徒众。俱来求度大士乃召五百罗汉。与授具戒。(十四)复告之曰。如来正法眼藏。今当付嘱于汝。偈言。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嘱巳。即入龙王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示灭。四众以真体。藏之龙龛。(十五)摩诃衍论云。若克其本。大光明佛。若校其因。八地菩萨。西域造论兴宗。推为始祖矣。

记主长水大师略录

法师讳子璇。杭之钱塘人也。俗姓郑。父名恢。别号东平。母张氏。(一)生于宋太祖乾德三年三月三也。质禀异人。智辨不类。(二)九岁礼普慧寺契宗为师。便诵楞严不辍。(三)十二进沙弥。十三度具戒。(四)太平兴国中。诣秀州灵光寺。依洪敏法师听讲。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告敏曰。敲空击木。尚落筌罞。举目扬眉。巳成拟议。去此二途。方契斯旨。敏拊而证之。遂传华严教观。隐赜玄奥。无不深究。(五)厥后登法席。开诱缁褐。无虑三十余会。感天雨华。即今嘉兴楞严寺中雨华堂也。(六)然欲探禅源。罔知攸往。闻滁州琅琊山慧觉禅师。道重当世。趋往参见。值上堂次。出问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励声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当下豁悟愿侍巾瓶。琅琊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励志扶持。报佛恩德。勿以殊宗为介意也。乃如教拜辞。(七)后住长水。会下徒众千余。语曰。道非言象得。禅非拟议知。会意通玄。曾无别致。由是二宗皆仰慕之。称为秀州长水大师。(八)仁宗天圣年间。撰楞严义疏十卷。并科旨二篇。丞相王公。序以冠首。次又出金刚经刊定记。并起信论疏笔削记。并盛传于世。(九)又讲行愿钞。法界观。圆觉经。十六观等。亦无虑数十会。(十)大中祥符六年。翰林学士钱公易。奏赐紫衣。署号长水疏主楞严大师。(十一)宝元元年。夏四月。预先说法辞众。至望旦入灭。俗寿七十五也。踰月。痊塔于城南真如院。(十二)时有晋水法师源公。学华严宗于五台。南还。听楞严圆觉起信唯识等经论于长水。独得璇师之奥。长水遂以法。传于晋水焉。(十三)元祐元年。高丽国王子祐世僧统义天。航海来朝。请益于慧因源公之室。而为长水法孙。过真如。礼灵塔。请主客员外郎杨公杰题其额。并请朝散大夫紫金鱼袋章衡撰塔亭记。(十四)高宗建炎中。金人发其塔。见师颜如生。端坐缸中。爪发旋身。众皆惊悸罗拜。掩之而去。(十五)余如僧史等述。

起信论法相

因缘分(一)

八因缘 一令离苦得乐 二释根本之义 三令根熟不退 四令根少修信 五示方便消障 六习止观治过 七示念佛往生 八示利益劝修

起信论疏全文

立义分(二)

衍乘二相 一法。一心也

开二门 一心真如门 二心生灭门

二义。三大也

三种大 一体大 二相大 三用大

解释分(三)

解释三 一显示正义 二对治邪执 三分别道相

△显示正义(二) 一心法

二义门 一心真如门 二心生灭门

△真如门开五种真如 一离言中法界真如 二离言中绝相真如 三依言中如实不空真如 四依言如实空中法空真如 五依言如实空中我空真如

△生灭门开二义 一心。一识

二义 一觉义 二不觉义

△觉义有三 一本觉 二始觉 三究竟觉

始觉三位 一名字 二相似 三随分

四觉 一本觉 二不觉 三始觉 四究竟觉

二觉 一差别 二平等

本文链接:起信论疏全文

上一篇:优婆塞戒经全文(第二卷)

下一篇: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全文

猜您想看

相关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