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楞严经念诵网
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
主页/ 近现代往生纪实/ 文章正文

从科学的角度讲金刚经的实相与虚相

导读:从科学的角度讲金刚经的实相与虚相我看金刚经是看角度。角度对了,认知就自然出来了。古人写《金刚经》了不得。但是很多人认知《金刚经》只是一种被动的认识。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通过与科学的对比,才能...
从科学的角度讲金刚经的实相与虚相

我看金刚经是看角度。角度对了,认知就自然出来了。古人写《金刚经》了不得。但是很多人认知《金刚经》只是一种被动的认识。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通过与科学的对比,才能渐渐明了其意义何在?一、如果我们认可运动是绝对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推测,实相是不存在的。因为真实一直在变化的,而变化就是虚。比如一个人拿个相机,给另一个人拍照。他前后拍了两张照片。那么问题来了。假如说两张照片都是真实的,但两张照片不可能是一样的。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那么变化就一定会存在。那么这两张照片就只能得出这两种结论。a、有一张是真实的,有一张是虚像。b、两张都是虚像。a显然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你无法确定哪一张是真实的。因为只要确立有一种是虚像,那么另外一种也必然是虚相。因为两张相的前置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只有一种,就是b。人类对真实的理解是如何得出的呢?从物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绝对静止的物体才能得出绝对的关联。而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永远只能得出相对关联。绝对静止就是无论你针对任何参考系,它永远是不会改变的。当然这也是不存在的。科学是为了简化这一切。所以科学所测量到的一切数据都只是一个简化的数据。它把相对运动状态简化成相对静止状态才能完成相对某个坐标系的测量数据。这个数据在我们看来就是较为真实的实相。所以我们看无论三坐标系,极坐标系都有一个原点。这个原点是假设出来的。而我们在观察世界的时候会假设这个原点就是我们自己。那么我们所观察到或者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我们这个原点所做出的参考。所以当我们自认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实相的时候。是把我们自己当成静止的(并不真实存在),把被观察的物体也当做相对静止的。事实上我们是运动的,不但有物理运动,还有生命运动。而被观察的物体也在运动。二者之间永远都存在一个无法计算的变量 。所以我们永远无法测量到一个真实的实像。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像。而至于颜色、形状,质量等等都是人类的相对自定义。“施一公”也曾说过,人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和动物眼中看到的东西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他们所展示的的颜色、形状完全是不同的。而人之所以今天和明天看到同一样东西会觉得是一样的。这是我们的记忆是当中的记忆所导致的。我们只是在复制过去的信息,所以你才会觉得没什么变化。而记忆是后天我们对意识的逻辑化改造得出的。那之所以到了今天,我们会觉得我们看到的汽车是一样的,颜色是一样的,形状是一样的。是因为我们的意识被编辑过了,被定性了,被改造了。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它是不可能认识颜色、形状、味道等等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改造他才能有一个相对的认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一切东西都被蒙上了一层叫逻辑的外衣,一层叫秩序的线条。可以确定的是,假如没有逻辑科学根本不成立。所以科学的前置条件就是逻辑与秩序。二、 虚空不能用数或术作规律因为虚空不能诞生空间和时间。虚空只能用“道”做意会。甚至不能定性,不能命名,不能概念。否则就不是虚空,而成了实相。但是假如“道”存在。那么“术”也一定存在。也既不能定性,不能命名,不能概念的可以存在。那么能定性,能命名,能概念的也应存在。科学家把其命名为“实”。佛教把其命名为“法”,道家把其命名为“术”。所有的“实”、“法”、“术”以相对存在,相对静止为前提。因为相对性的存在,也就有了关联性(因果),因为关联性的存在。也就有了二者之间的规律,从而也又有了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理论上来讲,一切的“术”最终会汇聚成道。也即一切的微观最终会形成宏观。但微观和宏观是决然不同的。而科学所能近似发现的,或者尽似证明的只是微观世界(这里的微观指的是秩序,或者显性;而宏观指的是自由或者隐性)。换一种说法即是:科学的一切结论,都必须是有先决条件的。而佛陀讲的,或者“道”所说的是没有任何前置条件的。虚相,在任何空间,任何时间都是成立的。实相,只在相对空间,相应时刻才能成立

。三、我更喜欢用自由与秩序来说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虚相即自由,实相即秩序。因为“大法师”(一个不明觉厉的网友)对我说二者不应是对立的。对立的看法只是人的虚妄。他说的是对的,也是不对的(或许我不应该用“对”这个字,这个字用的不好)。辩证法有两个词叫对立与统一。不能把这两个词看成是对立的或者矛盾的。而应该把这两个词看成是同一个物的不同时间段,或者同一个物的不同两个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实即虚,虚即实”有两种看法。a、随着运动(时间)的变化,色可能会变成空,空也会变成色。是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b、随着标准的变化,色也可能是空,空也可能是色。如果你是好人,你看到的坏人就是坏。如果你是坏人,你看到的坏人就是好。所以标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A和b从绝对关系和相对关系都说明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以前把“道”认知为自然规律。现在个人认为不妥。“规律”只是“术”而不是“道”,或者说只是“法”。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如果运动是绝对的,推及运动的根源及演化 个人认为用“自由与秩序”来描述我们这个世界是比较适中的。“道”即自由与秩序。自由与秩序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它是事物运动的不同阶段。或者说在我眼中的秩序,可能是你眼中的自由。自由不可定性,不可概念,无法相对。秩序可以定性,可以概念,甚至规律。“道”就是从自由向秩序的演化,或者从秩序向自由的演化。在秩序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规律。只有当秩序出现之后,才有了时间、空间和规律。科学就是研究秩序的学问。四、虚空是什么?或者说自由是什么?这里面牵扯到我在《 自由与秩序》当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所有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也即所有的秩序都是不合理的。或者说所有的实像都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真实的。而虚像才是真实的,合理的。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解释虚空为什么是永恒的?当然这里面牵涉到了另一个问题。所有我们认为真实存在的一切都是有缺陷的存在---否则我们所认可的一切秩序为什么都在走向毁灭而不是趋向完美?以后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解释和引申这个问题。俗人俗见,有则得,无则散,之所以然,然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