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楞严经念诵网
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
主页/ 近现代往生纪实/ 文章正文

人间天:慈悲欢喜,超越自我,改天换地,如何做到(二)

导读:人间天:慈悲欢喜,超越自我,改天换地,如何做到(二) 现在中国人的基础格局存在问题,二百年前起码也是三教鼎立、共撑文化大局,三教间互通有无、相互影响、相互吸纳,可是现在呢?想吸纳都不容易了,想接...
人间天:慈悲欢喜,超越自我,改天换地,如何做到(二)

现在中国人的基础格局存在问题,二百年前起码也是三教鼎立、共撑文化大局,三教间互通有无、相互影响、相互吸纳,可是现在呢?想吸纳都不容易了,想接触到纯正精粹的内容,已经很不容易了。很多很多基本的为人处事、思维模式都丢弃了,这是为什么现在大乘佛法要靠儒家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老法师提倡推行了十年儒家、又转头开始推道家的太上的原因。你能接触佛法了,这不容易,应该好好珍惜;你进了这个群,听我叨咕叨咕、磨叽磨叽,这不容易,也应该好好珍惜,为什么?我不想鼓吹自己什么,但是你们在幻海迷局Q群里跟得上群里的分享,半年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若你们能跟上几年,就相当于自己学了十几、二十多,可能更多。生命很短暂,应该做有效的事情,在群里跟着分享节奏,就是有效率的事情。

推己及人是儒家的思想,是建立在修身齐家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里,儒家小和大的区别就在这一块,值得赞叹的是老吾老幼吾幼,值得赞叹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是很多学佛人,这点心量也没;值得赞叹的是见其生、不忍其死、不忍食其肉,所以君子远离庖厨这种血腥杀戮的地方,可是很多学佛人依然没有这个心量,有的人以我初一、十五吃了两天素,好像就有了天大的功德,这个心啊,真被雷碎了!

看到那么多悲伤的事情,想一想有很难吗?想一想那个生命和当下的我,如果互换了角色会如何,这很难吗?各位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所以你会心疼那个年纪轻轻就坐在轮椅上的人,也会心疼那个在后面步履蹒跚推着前进的人,会心疼那个轮子前的台阶,这个心有了,你才能跑过去帮一把、扶一下。本来人就应该有这种互助的精神,可是断档了,这个理由一直是非常冠冕堂皇的,所以现在弄得要说佛教里的道理,非得和个人利益挂钩,不挂钩我们就不前进,这种情况我不喜欢、不乐见。可是又不说不行、不依靠不行,回头想一想佛陀智慧无上,也在用这个利钩,菩萨神通无量,还是在用利钩,虽然我不喜欢总拿利益牵着,就像拿胡萝卜赶驴一样,可是我也没啥好手段,看懂了就延续,但是利钩确实效果很好,这只能说人的格局有问题,所以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啊!

我们推演这个见悲,换到自己的身上,能更深刻地体会生死无常,这个见悲就是有收获的;如果我们不懂得互换,发生在别人身上就是别人的,和我一毛钱关系没有,这就像我们在看电视一样,可是各位真实事件是共业招感而来,不是电视剧编撰很辛苦的局面。待我们对见悲的理解和运用更多了,当你有他心通,当你有他身通,这些就会忽然间有了,或许你不知道这个反应是什么,可以问我。如果机缘合适我就告诉你是什么,如果机缘不合适我就捂两天再说。你有了这些,或许还不知道,但是在使用上就会出现很大的帮助,你会随便的一句话就能给人当头一棒,你会很随意的一句玩笑就能让人火冒三丈,你能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是什么想法,但是我不想窥探这些,我不想知道这些,我不愿意涉及这些,除非你在学佛的路上,必须使用这些去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若抬高些,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起码同体的悲可以通过锻炼慢慢感受,而无缘的慈就需要我们通过落实教义,真正懂得我们和众生间的关系,才能触发的。如果这两个我们都有了,这个慈悲勉强算是真的,但是能不能算是大慈悲、广大慈悲,这又不好说了。

慈悲可以泛存在六道众生间,虽然说是平等,可是若真平等便无慈悲可言。如果是真平等,那么你和我是一样的,我能给你什么呢?我什么也给不了你;同样,我能帮助你什么呢?我什么也帮助不了你,这是正平等,这个只能说在圣谛可以说,但是面对大众不好使,还得靠俗谛来。降到俗谛了,在慈悲的受众上去平等,这就降低了一个高度,而不是我和众生间本就平等了。降低了一个高度,必然形成压力差,形成高低的不同,若想实施慈悲,就是从高处传递到低处的情况。如果我没有高,我没有东西传递,我没有办法帮助,那么我能慈悲谁呢?被我慈悲的人混得都比我好,他们慈悲我还不错,我怎么可能慈悲他人?所以你想慈悲他人,你想帮助他人,你得先自己有力量,对不对?你得先有能帮助人的能力,对不对?修持自己、提升自己,这就是以后落实慈悲心的重要技术保障、重要的基础保障。有的同修会自己发现:当身边有人需要帮助,我们用佛法给对方讲,对方不那么容易接受,讲的时候发现自己言辞和内容掌握得不牢固,讲的时候发现自己语言跟不上、言辞不搭,说的话没有真正把重要的点暴露出来。因此,你想帮助他人,先得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做到力所能及的帮助。

慈悲心泛存在六道众生间,这不算是佛法里独有的,可是菩提心就不同,菩提心是佛教专属概念。大乘的基础是慈悲心,但是大乘的标准标志是菩提心,得有救度众生离苦得乐的心行,这个慈悲心才能算做菩提心。菩提是智慧、是解脱、是彼岸、是度生死、是清净无染、是涅槃、是寂灭真常;菩提心就是一我们自己获得如此,二使得众生获得如此。我们知道大乘圣人起步就是菩萨,菩萨翻译过来叫做觉有情,包括两种:狭义菩萨是自己觉悟并能觉悟有情大众,这是严格意义的真菩萨,另一种是在有请众生中觉悟的,这是广义菩萨,就是泛泛的叫做菩萨。觉有情的这两个和菩提心的这两个就能对上号了,你是自己可以做到,还是可以帮助大众做到呢?这就是菩提的体量本质大小的问题了,所以地藏菩萨的那种:都成佛了我再成佛,这种菩提是大菩提、究竟菩提心,而很多人的那种:我先往生极乐去,然后我学好了,再来度你,这有缓兵之计的嫌疑。这一段生死里,我们学佛了,都还没有到七老八十明天就死的吧?那余下的路怎么走?在临终前的路怎么走

?我不希望告诉你们,发心往生极乐,这是各位必须拿到手的,但是我希望你们在往生极乐前能帮助更多众生同生极乐,而不是你独来独往。

极乐是大乘汇集的地方,不是小乘人、狭小自私的人容易去的,你越想去就越应该放下自私,才越容易契合大乘的境界,才合适说:我学佛了,学的是大乘佛法,学的是大乘净土法门。帮助众生解脱到什么程度?这是菩提的高低不同,但是起码也是要生三善道、离三恶道,这是最最起码的最低保障,然后是出轮回了,再就是登圣位,当然终极目标一定是究竟成佛了,这是菩提的终点,是被菩提众生的终点,也是我们施菩提众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