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楞严经念诵网
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
主页/ 布衣百姓/ 文章正文

“念佛”的用意,关键在于这三点,别再迷信了!

导读:“念佛”的用意,关键在于这三点,别再迷信了!究竟什么是念佛呢?佛门文化中,修学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念佛便是其中之一。汉传佛教八宗之中,净土宗专修念佛,即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唯有持名念佛,不管行...
“念佛”的用意,关键在于这三点,别再迷信了!

究竟什么是念佛呢?佛门文化中,修学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念佛便是其中之一。

汉传佛教八宗之中,净土宗专修念佛,即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唯有持名念佛,不管行住坐卧,默念或声念,方法最为方便,也最为普及。可是,念佛的用意究竟何在,许多学佛人却不清楚,把念佛变成了迷信。

《大集经》中有言,末法时代数以万计的人学佛,却罕见有觉悟者,唯有修学念佛法门,才能解脱烦恼。也就是说,念佛意在把众生的心灵,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心境清净,人间亦是净土。但是我们平日里念佛,却往往把心思用偏,有求发财者,有求感应者,偏偏忘记了念佛的初衷。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提及念佛,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说。何为都摄六根,是让众人念佛时,眼睛闭上,耳朵塞住吗?小编莲荷觉得并不尽然,净土祖师印光法师一生劝人“老实念佛”,念佛的用意应包含以下三点。

一、收摄身心

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主张精神内敛,这与佛家“制心一处”之说不谋而合。所谓念佛法门,其用意正在于此,即教化众生收摄身心,精神内敛,心境不随外界得失波动。

倘若将平日里生活中的琐事,比作一束乱麻,那么念佛就是让心不乱,心中有个主心骨,聚气凝神,那么处乱则易;心烦气躁,则万事难成。

二、如理如法

古德云,念佛讲求“老实”。老实该做何解呢?小编觉得,老实就是如理如法,守规矩,依照佛经中的教诲修学,不断章取义,加上自己的意思。身处社会中,要守世间法,学佛则应依照佛法,经文中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它做到,不打折扣,就是老实。

印光法师开示念佛时说,若众生具有真信切愿,即可超凡入圣,以专仗佛力故易。也就是说,做一切事,包括学佛在内,有信心并且意愿坚定,那么不论贵贱贤愚,一切事情都容易成就。念佛的用意,在于教化众生做事如理如法,不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三、念兹在兹

小编曾经听闻一则公案,有位老太太,吃斋念佛一辈子,每日早课要诵一千声“阿弥陀佛”。某天,她正在念佛,儿子也随着敲木鱼声喊“妈妈”。结果才几声,老太太心烦地说:“不要喊了,烦死人!”儿子笑嘻嘻地说:“我喊几声您都嫌烦,您每天喊一千声阿弥陀佛,佛菩萨不会烦吗?”

这则公案,从侧面说明,念佛的用意,也在于众生淡薄内心的贪嗔痴。譬如我们忆念关羽,心中便是关云长的义薄云天;忆念张飞,心中便是暴躁勇猛……,同样道理,忆念诸佛菩萨,心中就要有诸佛菩萨的慈悲,淡薄贪嗔痴,长养戒定慧,这便是念兹在兹。否则嘴上念着“阿弥陀佛”,心中却想着午餐肉,这样与嫌儿子烦的老太太有何差异呢?

总而言之,净土法门,法法圆通。正如《金刚经》中佛陀以竹筏喻经,再善巧的法门,都是众生渡河的工具,关键还在于渡河人,也就是念佛人的发心如何。欲离苦得乐,扫除烦恼者,倘若念佛时做到收摄身心、如理如法、念兹在兹,必能遂心满意。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