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佛家与茶道的不解之缘。
其实,中国佛教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由古印度传教进入我国,后经魏晋、南北朝两大时期的发展与传播,最终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而在唐代以后,佛教就已经基本被汉化了,也就是如今我们所看到和了解的佛家文化。
而佛教与中华茶道的结缘则就要从魏晋时期开始说起,在这一时期中,中华茶文化和佛家文化都正值发展的上升期,而茶道所追的一些理念和精神又与佛学有不谋而合之处,所以逐渐的茶就成为我国僧道日常生活中的饮品了。
不过,我国茶文化真正与佛教有了广泛且密切的交集,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时期却不在魏晋时代,而是在唐中期以后。唐朝著名诗僧皎然就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使用了“茶道”一词,这不仅是“茶道”一词首次出现在历史上,也为茶道的出现蒙上了宗教色彩。
或许对茶道的形成,佛家的影响是不及儒家和道家的,但在推动茶道的传播上,特别对“茶禅一味”观念的形成与推动,以及对茶道精神的形成与完善,佛教的贡献是绝对值得肯定,不容被忽视的。
在我国的诸多诗词也都反映了在茶道追求禅味的意境。例如诗人郑巢就在《送琇上人》一诗中写道:“古殿焚香外,清羸坐石棱。茶烟开瓦雪,鹤迹上潭冰。孤磬侵云动,灵山隔水登。白云归意远,旧寺在庐陵
刘得仁《慈恩寺塔下避暑》诗曰:“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竟日闻虚籁,深山只此凉。僧真生我静,水淡发茶香。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
还有牟融《游报本寺》一诗中的“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以及曹松所做的《宿僧溪院》中的“少年云溪里,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靠月坐苍山。”都向世人清晰的传达着“禅茶一味”的意境。
如果我们从茶道的发展史来看,道家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了茶道起源,而儒家的思想体现在了茶道的核心理念,至于佛教的影响则体现在茶道的发展与传播上。所以在儒、道两家的互补下,佛家的“禅茶一味”才能更加具有价值与意义。
佛家以茶助禅、儒家以茶养廉、道家以茶求静,中华茶道也正是在儒、道、佛三家在唐代完成融合的前提下,结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与主导的文化思想,才得以形成了如今独特的中华茶道精神。
因此,以茶养性、以茶养德、以茶参禅,便可从茶道中悟出无上的哲学大道,也能一方茶馆中看透的百态人生,心静了禅机便到了,“禅茶一味”的意境也就窥得法门了。